近日,北半球多地被热浪笼罩,高温天气如同一层炙热的穹顶,紧紧压在大地之上,给人们的生活和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冲击。其中,日本遭受的热浪影响尤为严重,不仅气温屡破纪录,还引发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后果,一周内已报告 18 人因高温死亡,一场无形的 “气候危机之战” 正在日本悄然上演。
高温纪录不断刷新,日本 “炎” 情告急
今年夏天,日本的气温仿佛开启了 “失控” 模式,不断攀升至令人咋舌的高度。8 月 5 日,群马县伊势崎市测得最高气温 41.8 摄氏度,这一数字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破了 7 月 30 日刚刚由兵库县丹波市创下的 41.2 摄氏度的日本高温纪录。而关东地区在当日更是有超过十地气温达 40 摄氏度,创下了有相关记录以来高温地点数量的最高水平。
日本气象厅的数据犹如一个个警示信号,诉说着这场热浪的严重性。今年 7 月,日本全国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 2.89 摄氏度,这是自 1898 年有可比数据以来的最高值,且日本全国 7 月平均气温已连续三年刷新历史纪录。6 月份的日本月平均气温同样为自统计以来的最高值,成为有记录以来的史上最热月份,其近海 6 月的平均海面水温也比常年高出 1.2℃,追平了 6 月份的最高历史纪录。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日本几乎所有地区都未能逃脱热浪的 “魔掌”。从原本凉爽宜人、吸引众多游客避暑的北海道,到日本的其他各地,都被高温所笼罩。7 月 23 日,北海道地区的最高气温一度飙升到 39 度,让习惯了这里凉爽夏日的人们也感受到了热浪的威力。日本气象厅发布的长期天气预报显示,本轮高温天气可能会一直持续到 9 月,仿佛一个看不到尽头的 “热季”,给日本民众的生活带来了长期的威胁。
热浪下的生命之殇与社会困境
高温天气如同一个隐形的杀手,正无情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日本总务省消防厅的数据令人痛心不已,今夏以来,已有超过 5.3 万人因高温就医,过去一周更是报告了 18 人死亡。东京消防厅 8 月 6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 月 5 日当天,东京都内有 225 人因中暑被紧急送医,年龄范围从 13 岁到 93 岁不等,涵盖了各个年龄段,无论是老人还是儿童,都难以在这场热浪中独善其身。
对于日本的老年人来说,高温天气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日本社会老龄化严重,65 岁以上的老人占比颇高,他们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对高温的耐受能力较差。在 7 月 30 日的一次海啸预警避难过程中,就因高温发生了悲剧。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赶往避难点的陡峭山路上,因无法承受高温,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还有多名老人在逃命时摔伤、碰伤,更有 11 人被热射病放倒。这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痛苦与挣扎,也凸显出日本社会在应对高温灾害时,对于老年人等弱势群体保护的不足。
除了对生命健康的直接威胁,热浪还对日本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造成了严重影响。在农业领域,伴随高温而来的是少雨天气,日本不少地区今年 7 月降水量不及常年均值的一半,而这些地区中有很多是日本的稻米产地。水稻作为日本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其长势受到了极大影响。福井县一名水稻种植户表示,自家的稻田因降水稀少已干燥开裂,水稻叶子发黄,颗粒偏小,预计产量会减少,品质等级也可能下降。联想到去年夏季日本就曾因极端高温出现大米歉收、“米荒” 及米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今年的水稻生长危机无疑让日本的粮食安全面临更大挑战。
城市基础设施也在高温下承受着巨大压力。高温导致城市空调系统负载暴涨,电力调度逼近极限。城市中的混凝土、沥青等建筑材料在吸收大量太阳辐射能后,又在夜间缓慢释放热量,加上植被与水系减少,以及空调、汽车、工厂等人为排热,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加剧,进一步抬高了城市温度,让居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 “蒸笼” 之中。而密集的高楼大厦形成的 “城市峡谷”,又阻碍了空气流通,让热量更难以散发,城市基础设施频临瘫痪边缘。
全球气候背景下的日本热浪成因
日本此次遭受的极端热浪,并非是孤立的天气现象,而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全球气候变暖的角度来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权威报告早已明确指出,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和毁林等,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浓度急剧升高。这些温室气体就像一层越来越厚的 “毯子”,允许太阳短波辐射进入加热地表,却阻碍了地表向太空散发的长波辐射,使得地球系统的能量失衡,热量不断累积。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超过 1°C,且变暖趋势还在加速,这为极端高温事件奠定了 “暖基调”,抬升了所有极端高温事件的温度基线,让热浪发生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都显著增加。日本自然也无法摆脱全球变暖的影响,成为了这场气候危机的受害者之一。
厄尔尼诺现象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厄尔尼诺会导致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表温度出现显著、持续的异常升高,该区域原本上升的冷海水减弱,暖水范围扩大、增厚,形成一个巨大的 “暖池”。这个 “暖池” 持续向大气释放巨量热量和水汽,扰乱了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如削弱沃克环流,影响副热带高压等,进而导致热量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分配。它为本已变暖的地球 “火上浇油”,显著增加了包括东亚在内的某些地区遭遇极端高温热浪的风险和强度,使得日本在今年夏天更容易受到高温侵袭。
此外,日本自身的城市环境和地理特征也加剧了热浪的影响。日本城市化程度高,大量的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改变了地表材质,混凝土和沥青替代了自然植被和土壤,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同时,日本是一个岛国,其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在某些特定的大气环流条件下,暖湿气流容易聚集,加上高温天气下空气湿度较大,使得人体感受到的闷热程度更甚,这也正是为什么肯尼亚在日留学生西尔维娅会感慨 “这里的高温和非洲不一样,湿度更大,也没有风能让人感到一丝凉爽”。
应对热浪,日本的举措与不足
面对来势汹汹的热浪,日本政府和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日本气象厅及各级政府部门连续发布 “高温天气预警”,呼吁人们在户外活动时务必做好防暑措施,如备足饮用水、寻找阴凉处等,以预防中暑。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也发文提醒在日及访日中国公民要防范中暑,非必要不外出,在室内要及时打开空调降温,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一些地方政府还提供了冷气补贴等措施,试图缓解民众在高温天气下的生活压力。然而,从整体来看,日本在应对这场极端热浪时,仍暴露出了诸多不足。
在能源调控方面,虽然高温导致电力需求大增,但日本政府未能拿出更有效的能源调控方案。城市空调系统负载过大,电力供应紧张,却没有看到大规模的能源调配举措,如对高耗能企业的用电限制,或者对可再生能源的更合理利用等。在基础设施升级上,面对频繁刷新纪录的高温,各地政府鲜有对城市道路、建筑等基础设施进行隔热改造的计划,也没有针对热岛效应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如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通风系统等。
从政策层面来看,日本政府至今仍较多地使用 “避免外出”“多饮水” 这类较为传统的口号来应对高温灾害,缺乏更具针对性和创新性的政策举措。在面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长期挑战时,日本作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全球第三大二氧化碳历史排放国,其城市布局、高能耗产业结构以及高度依赖进口能源的国民生活模式等结构性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在气候融资和生态投资方面,也没有展现出足够的决心和行动力,与各国在气候协定里签署的 “碳中和目标” 仍相距甚远。
热浪背后的思考:人类与气候的命运交织
日本此次遭遇的极端热浪,只是全球气候危机的一个缩影。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全球各地都在经历着类似的高温挑战。印度多地气温冲破 50℃,北美西海岸山火因高温肆虐横扫大片林地,欧洲热浪也曾逼得古堡熔化、铁轨扭曲。一个个高温记录被不断刷新,然而人类应对气候危机的步伐却显得有些迟缓。
全球变暖已经不再是一个遥远的科学预言,而是切切实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实灾难。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在面对自然变化时的脆弱与无奈,同时也考验着各国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全球社会的协作水平。
对于日本来说,这场热浪是一次深刻的教训,也是一个契机。它促使日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模式和应对气候危机的策略。日本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降低高能耗产业的比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优化城市布局,增加城市绿地和水体面积,提高城市的 “Cooling Capacity(冷却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极端气候事件。
而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不能再对气候危机视而不见或敷衍了事。发达国家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兑现自己在气候融资上的承诺,不再将其作为一种财技操作,而是真正投入到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发展中国家也需要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避免重蹈发达国家的覆辙。全球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遵守气候协定,加快实现 “碳中和目标”,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和公众意识提升等多方面的努力,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变暖的趋势。
同时,我们每个人也都应该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更是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如节约用电、绿色出行、减少浪费等,降低自己的碳足迹。每一个小小的行动,都像是一颗种子,当它们汇聚在一起,就有可能长成一片抵御气候危机的绿色森林。
日本在热浪中挣扎的身影,是对全人类的警示。如果我们不尽快行动起来,未来将会有更多的 “日本” 出现,更多的生命会在热浪中受到威胁,更多的社会和生态系统会在气候危机中陷入困境。气候危机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关乎着人类的未来,关乎着地球上每一个生命的命运。我们必须携手共进,以坚定的决心和切实的行动,为地球降温,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否则,我们终将在这日益炽热的地球上,失去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这场北半球的热浪,是自然给人类发出的紧急信号,而我们,必须做出回应,用行动书写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篇章,让地球重新恢复那片清凉与宁静,让生命在这片蓝色星球上继续绽放光彩。否则,等待我们的,将是更多无法挽回的悲剧和日益严峻的生存挑战。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了一个更凉爽、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守护它,就是守护我们自己的明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