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潼关县太要镇欧家城村9座钢构大棚内,万农合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忙着为棚内蓝莓剪枝培土。这一天,这片承载着村民致富希望的基地,正式获批“潼关县就业见习基地”。从两年前村民质疑“咱这儿能种蓝莓?”到如今成为县域乡村振兴科技兴农的标杆,这座基地不仅用现代化技术改写了“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更将以就业见习为纽带,架起了“新农人成长”与“乡村产业升级”的双向奔赴之路。
破局起步:从“不敢种”到“抢着种”,村企联建激活产业新动能
欧家城村地处渭河平原南缘,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却长期因传统作物效益低、青壮年外流陷入“产业空心化”困局。转机始于企业带来的“科技底气”,该村为了盘活土地资源,引进潼关万农合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村集体原有的大棚发展蓝莓种植产业。该企业采用基质盆栽技术,不仅能减少病虫害、抑制杂草生长,还具有挂果快(比传统种植早1年)、上市早(2月即可成熟)、市场前景广等优点;配套的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自动卷膜机等现代化设备,让浇水、施肥全由“数字大脑”精准控制,减轻了体力劳动强度;从土壤改良到绿色防控,每个环节都按有机标准执行,产出的蓝莓果径大、甜度高、无农残,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如今的欧家城村,蓝莓种植基地已成为“活招牌”。在它的示范带动下,村里又陆续引进樱桃产业园、中药材种植园,“一村多品”的产业格局正加速形成。
见习赋能:从“种得好”到“育得精”,人社服务培育新农人方阵
随着产业规模扩大,企业对技术型、管理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而返乡青年、高校毕业生却面临“想干事缺平台”的困境。潼关县人社局精准对接需求,以“就业见习基地”建设为契机,推动企业与人才“双向奔赴”。作为县域颇具创新的“智慧农业+特色种植”示范企业,潼关万农合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业见习基地的建立,将为有志于乡村振兴、科技兴农的新一代大学生和新青年提供一个优秀的培训、发展平台。
“我们不仅要给岗位,更要给‘成长套餐’。”人才交流中心负责人介绍,针对蓝莓产业的特殊性,潼关县人社局将联合农广校、科研院所开发了“蓝莓种植技术+电商运营+智慧农业”定制化课程,对见习人员进行培训,见习期间每月提供1700元见习补贴,并为每位见习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表现优秀的学员可优先录用为企业正式员工,纳入“蓝莓产业人才库”,享受职业资格认证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后续支持。
共富未来:从“一颗果”到“一条链”,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产业兴则百业旺。蓝莓产业的崛起,不仅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企业计划3年内将蓝莓种植规模扩大至200亩,建设蓝莓深加工车间(生产果酱、果干),延伸产业链;依托见习基地培养的“新农人”,还将组建“蓝莓技术服务队”,为周边农户提供种植指导,带动更多人参与产业发展。从“一片质疑”到“满园硕果”,从“单一种植”到“全链发展”,欧家城村蓝莓种植基地的蜕变,正是潼关县“稳就业、强人才、促振兴”的生动实践。正如企业负责人张南所说:“这里不仅有蓝莓的甜,更有新农人的梦。我们期待更多年轻人加入,在希望的田野上种出更甜的‘莓’好未来!”
(供稿:高凡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